【推荐】叙事的作文5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抑或是生活中,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,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。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叙事的作文5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晚上,一轮明月从天空中升起。我和爸爸走在小区的路上,一边散步一边聊天。桂花树上桂花开放着,树叶密密层层。
忽然,桂花树旁边发出唏唏索索的声音。这是一种我从来没有听见过的声音,于是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声音?爸爸说这是花苞准备开放的声音。可是我有点奇怪,花苞怎么会发出声音呢?于是我问哥哥什么东西会发出唏唏索索的声音?哥哥说只有落叶才会发出这种声音。我不知所措,不知道该相信谁。于是我我又问外婆,什么东西会发出唏唏索索的声音?外婆说翻书的时候会发出唏唏索索的声音。这些回答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,我一个都没相信。
这个谜直到夏天我才解开。夏天的时候我再次听见了这个声音。这次我一听到这个声音,就朝发出声音的方向看去。原来是枯叶蝶停在树叶中,起飞的时候蹭到树叶才发出唏唏索索的声音。
以前老师告诉我眼见为实,耳听为虚。这下我可真地明白这句话的意思。眼见为实,耳听为虚的意思就是自己看见的才是真的,耳朵听到的未必是真的。不要轻意地相信自己耳朵所听到的。
永远不能忘记童年时故乡的春天里风的味道。那温暖的春风,夹杂着泥土的气息,夹杂着花草的芬芳,夹杂着炊烟的香味,有甜蜜,有喜悦,有伤感,有苦涩。每当想起,总是让我怀念,让我感动不已。
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外婆家度过,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田野,有青青的草地和各色不知名的野花,更有天真纯朴的小伙伴们。
每到春天,我总是和小伙伴们到村东头的草地上放风筝。说是风筝,实际就是装东西用的塑料袋。乡下孩子舍不得花钱买风筝,就自己动手做。把塑料袋的拉手部位拴上一根细长的绳子,一个风筝就完成了。当我们牵着绳子顶风奔跑时,塑料袋就胀鼓鼓地飘起来,像一面风帆。这就是我们骄傲的风筝。这样的游戏总是让我们欢欣雀跃。玩累了,我们就躺在草地上休息。微风拂过,吹动我们的头发,吹动我们的衣襟,风里有泥土湿润的气息,有花草的清香,蓝天上白云悠悠,不远处有牛羊在悠闲地吃草,我们小小的心里充满了甜蜜与喜悦。
每到要吃饭的时候,小村的上空升腾起袅袅的炊烟。乡下人有烧秸秆和蒿子做饭的习惯,那秸秆和蒿子燃一烧产生的炊烟乳白而散发着馨香。微风夹带着炊烟呼唤着我们回家去。我们这些野孩子还不忘顺手挖些婆婆丁等野菜来填补桌上的菜肴。
记得一个春日的午后,村里发生了一件悲哀的事。小伙伴丫丫的妈妈在城里打工时出车祸去世了。从此,丫丫不再愿意出来了,偶尔和我们玩,也是郁郁寡欢。后来,丫丫和我们在一起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躺在草地上讲她妈妈的往事。微风吹来,花香依然,风的味道还是那么芬芳,可是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掉下眼泪。我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,懂得了生活中不仅仅有甜蜜和喜悦,也有伤感和苦涩。外婆常常让我喊丫丫来家里吃饭,可是丫丫总是不肯。
后来我离开外婆家跟随父母到城市生活。五彩缤纷的城市似乎什么也不缺,令我感到遗憾的是,再也闻不到童年时乡下春天里那风的味道,那夹杂着泥土、花草、炊烟芬芳的风的味道永远鲜活在我的记忆里,鲜活在我甜蜜与伤感交织的苦乐童年。
踏进教室,一块长方形的黑板,勾起了我儿童时的记忆……
小学二年级时,我总喜欢看见黑板上老师写满了字,然后看老师擦黑板的动作,偷偷的学,下课模仿老师的动作,当一个“小老师”。我和梅、琴是最好的朋友,下课总爱在一起玩“当老师”的游戏。
老师会将我们要学的生字写在黑板上,叫我们读。我也这样教我的“学生”。我学着老师的样子,拿起粉笔,略弯小拇指,对学生说:“同学们,请看黑板,老师写一个字,你们认识吗?”然后转过身,轻轻地踮起脚尖,头仰着,拉长了手臂,黑板配合着我刷刷地写下一个“尖”字。我瞧了瞧她们,梅举了手,我说:“请你告诉老师,黑板上是什么字?”梅说:“那分明是两个字,一个‘大’字,一个‘小’字。”我一口否定。可琴也这样说。我往后看了看,的确将“尖”字分得太远了,于是我将这两个字擦了。
我拿起黑板框下的黑板擦,紧贴黑板,由上往下擦,身子也随手部的运动扭起来。粉末飘在我的书上和脸上,我就模仿老师的样子:嘟起小嘴,吹走书上的粉末,粉末不听话,又飞到我脸上,故作咳嗽几声,然后用书在眼前扇一扇,赶走脸上的粉末,还得继续讲课。
我这次只在我够得着的地方写下了。梅说读“小”,琴说读“大”,她俩都读错了,我心里暗自高兴,还得我这渊博的老师来告诉你们。我清了清嗓子,挺挺胸,拿起教棍指着黑板说:“这读‘尖’,上面很小,下面很大,就像笔一样尖,组词:尖刀。你们懂了吗?”作为她们的老师,我充满了自豪,黑板上的“尖”也笑破了脸。
为了做好这位老师,我专门查字典认识了很多新字,因为老师一定要比学生知道的多。
现在黑板上的字,满了又擦,擦了又满,可黑板上永远保留着我儿童时代的记忆,永远擦不掉的“尖”字……
还没做好思想准备,随着九月的一声号角,背起行囊,虽然行囊里装着高一一年来少得可怜的收获,匆匆的又叩响了高二的大门。
高二的我,并不单纯的满足于写记叙文,开始喜欢写一些诸如反映内心的文章,对任何事情都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,恨不得全世界都将它作为真理,用爸爸的话说:“这么小,就开始愤世嫉俗了?”也许,真的,可能受到现在的一些报刊的影响,生活在校园中的我,喜欢以一个学生幼稚的眼光去观察社会,凭自己一点点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去“剖析”一些社会现象。记得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渴望年老”,他并不是希望在年龄上的老去,而是希望一种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心理的成熟;而我则不然,当我真的“老去”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,可能变得和现在社会上的人一样,对一些年轻的时候曾经忿忿不平的现象见怪不怪,司空见惯了。进入社会,可能就会沉淀昨日的激情,多的只是浮躁,少了曾经在校园中那种宁静的一尘不染的心态,因为校园中的我们把这个世界想的近乎完美,甚至苛刻。想象它永远都是阳光灿烂的,人们之间都是坦诚相待的,而事实上他们或为名,或为利,无时无刻不和我们的想象发生着冲突,所以我们就要写一些文字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:校园里多了一个学生,社会中就多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家伙。这就是我得出的结论。
高二的我,总是与父母相处的不太和谐,总是认为我和他们之间有代沟,总是认为他们不理解我,有时与他们发生争执,明明错的是我,可是习惯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,每次真的很想对他们说一声“对不起”,可话到嘴边,又总是显得那么难以启齿,狠狠心,依然我行我素。高二的我,习惯饭来伸手的日子。每天早晨,由于起得迟,动作又慢,几乎早餐都是妈妈端到嘴边的。这个星期五稍微起早一些,就在自己拿碗盛饭的时候,忽然间僵持在那里,对在这样一个时间里完成一个很熟悉的.动作感到非常的陌生。
高二的我,对事情的看法变化很快,很可能一觉醒来又是一个新的观点。记得上学期还是对王朔不屑一顾甚至咬牙切齿,今天的我,对王朔又有了新的看法,我又开始欣赏这个人的风格了。觉得王朔文如其人,总是显得很坦率,有什么说什么,看他的文章就像和一位老朋友谈心一样;虽然他的观点有时不容易让人接受。他不像一些作家,跟你玩深沉,文章看了一半不知所云,王朔的出名就是缘自于他的评论,中国这么大,没见得几个靠批评名人而出名的,王朔之所以能在文坛上掀起一些波澜,就因为他说了别人都不敢说的话,这是人们喜欢或不喜欢他的原因。欣赏王朔是因为他能将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,用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的表述出来。最近,他又写了一篇《数你最思想》,用一种自嘲的口吻将自己定位成“有话不好好说的人”,从而将一些别人习以为常的定论拎出来,引起人们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。这种方式,我很喜欢。
高二的我,遇到挫折、委屈的时候,不会像别人一样号啕大哭,我会去听歌。我不会去听抒情伤感的歌曲,而会去选择舞曲风格、震撼力比较强的歌曲,我会静静地流泪,“歌唱完了,泪也流干了,心也就平静了。”
高二的我拥有与同龄人很多很多的不同点,又拥有与同龄人太多太多的相似点,这,就是高二的我。
我有一个爱唠叨的唠叨的妈妈,所以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唠叨。
我的妈妈今年34 岁了,她1。65米,长相非常漂亮,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,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着。她的头发又黑又亮,像大海一样。
妈妈整天对我唠唠叨叨。早上,我就被妈妈的唠叨声吵醒了,睡眼蒙咙的看看表,早上七点整,妈妈对我说:”快起床,快起床,要迟到啦!“我只好起来,妈妈又说:”快去洗脸、刷牙、叠被子 ,5分钟必须洗漱完毕。“我只好从命。洗完后,妈妈又唠叨道:”快去吃早饭,吃完我送你去学校。“我吃完饭,妈妈又说:”快点儿,快点儿、要迟到啦!“我赶快背上书包去学校。
中午,我放学回来,妈妈又对我唠叨个不停:”快吃饭,饭凉了,吃下去胃就疼了。“我吃完饭,妈妈又对我说:”快去睡午觉,休息好了,下午上课才会有精神。“我就去睡午觉了。
晚上,我在家看动画片,妈妈又对我说:”别看了,快去写作业,记住,字要写整齐,坐姿要正确,预防近视眼。“我赶快去写作业了。
一天,妈妈又对我唠叨了,她说:”上课要注意听讲,认真完成作业,做人要诚实守信。“
一次,期末考试,妈妈又对我唠叨了,她对我说:”考试不要慌,认真审题,字迹要工整,做完仔细地检查。“”知道了,知道了,别说了,烦死了。“
进了考场,监考老师给我们发试卷,我一看,这次考的题目都特别简单,于是我飞快地答题,真感觉到自己下笔如神。不一会儿,我就做完了,我正准备交卷,看见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地答题,我突 然想起了妈妈的叮嘱,我认真地检查了一遍,发现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做错了,我赶紧改正,又检查了一遍,发现没有错的了,就交卷了。
考完后,我的成绩是100分,我非常高兴,但这都要感谢妈妈的唠叨,是妈妈的唠叨让我改掉了小马虎的毛病,啊!是妈妈的唠叨让我学会认真做事、健康成长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