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实用】家乡的日记四篇
一天终于结束了,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,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。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日记4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我家就住于平江路附近的菉葭巷,因此对平江路并不陌生。
苏州的古街小巷太多,名声最响的莫过于山塘街;苏州的历史遗迹也太多,以至于到苏州好几年,却一直没留意到平江路。直到去年,听本地人偶尔谈起,说比山塘有味道,应该去看看。
很冷的一个冬日,还好天气晴朗,我几乎是穿越过整个苏州城,找到了这条被我忽视的老街。
太多的地方空顶着古雅的名字,面目却早已全非,而平江,我相信它就是宋朝平江府时的平江路,有人赞叹它宛若宋词,说它古朴幽雅,清静冷艳,雅致、婉约。踏在平江路上不知道多少代人走过的石板上,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:好像忍不住激动,心却又是平静的,因为这里很安静,这里距市中心并不远,却只是偶尔走过三三两两的人。
同为古街,免不了我要把它和山塘街去比较。山塘是古老的,修葺得很好,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慕名而至,山塘的街铺林立,卖的东西也确实不错,可是,山塘总让人觉得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,好像原本是绝色,却抹了厚厚的粉,满脸堆笑地迎来送往,厚重的历史韵味已被造作所掩埋。平江路依然是旧时风貌,淡然得令人惊讶,它清新自然,韵致天然。你来了,它似乎只是对你微微一笑,随你去欣赏,它没有什么想在你面前卖弄的,你却早已为它所倾倒。
平江路,它留住了最自然的本质,这里的小桥流水,寻常人家以一种原始的方式存在着,纵然在苏州,这也是不多见的。看了这里,我觉得这才是古老苏州的精魂所系之处。
平江路的历史之酒酿得太久,太醇厚,一下子是无法体会尽的,匆匆走过只是看了些入眼的风景,更多还待重游时再慢慢回味。
不再赘言,且随我到平江路一游,自己去感受吧。
我的故乡在四川成都,我爱故乡的水蜜桃。
春雨贵如油,一棵棵桃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。它们伸展着娇艳欲滴的花朵,一朵朵粉红的桃花在春风中欢笑着。
等花谢了,绿叶丛中,许许多多的青色的小毛桃挂满了树枝。这种桃子叫水蜜桃,水蜜桃的形状像心形,和枇杷一样大小,遍身长着一层细细的茸毛。小蜜桃吮吸春天的阳光雨露一天天地长大。到了夏天,水蜜桃渐渐长熟,毛也渐渐少了,随后变成白色,逐渐桃尖变成了粉红色,百里透红的娇嫩果子让人垂涎三尺。
摘一个放在手心里,手指触到水蜜桃细细的毛,使人感到有点痒儿。轻轻地揭开它的皮,桃汁就渗出来了。用舌头一舔,甜甜的,如果你用力咬一口,就会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。正是因为它甘甜而又鲜嫩多汁,故而得名——水蜜桃。在炎热的夏天,吃一个香甜的水蜜桃既能解渴,又能补充维生素C,这时,你绝对不再想吃别的水果了。
你可别看这水蜜桃小小的,但它的贡献可不小。妈妈告诉我,龙泉驿的果农因为种植水蜜桃都富裕了。春天满山开满桃花时,果农们开办的农家乐总能吸引人们纷纷前来赏花品茗,而到了水蜜桃丰收的季节,外地的水果商会上门收购成熟的果子,让这些可口的果子搭乘飞机飞进全国各地的超市,甚至出口到国外。
我爱故乡的水蜜桃,不仅因为它甜蜜可口、味道鲜美,还因为它为故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清晨,我披着露珠,走在家乡一条最寻常的小巷。我踩着青石板,寻找着家乡的味道。
这条小巷似乎睡着了,只有白墙和黑瓦静静地矗立在那儿。一旁的小河又把潺潺的流水声送给了小巷。两只乌黑的鸟儿以惊人的速度和我擦肩而过,而我只听见“噗噗”的.扑翅声,两个小生命早已不见了身影。整个小巷被一层薄薄的湿气笼罩着。我想,可能要下雨了吧!我连忙撑起油纸伞,继续在小巷里漫步。这可能就是家乡的味道。
走着走着,一面黑子红底的大旗映入了我的眼帘,上面绣了一个斗大的“酒”字。这就是绍兴酒店的招牌了,虽比不上霓虹灯引人注目,可在白墙黑瓦的映衬下,显得格外温馨。走进店门,鱼干、腊肠挂满了一墙。而墙角下堆着大大小小的许多酒缸,大的酒缸足可以装下三两个小朋友——这也是我们躲猫猫的藏身之地;而小的酒缸只有手掌般大小,显得又精致又可爱。出于好奇,我小心翼翼地掀开了用竹编的酒盖。哇,一股浓浓的酒香扑面而来,真想立刻捞一碗来尝尝!这黄酒,在古代,勾践用它投醪壮师;而今天,美国总统也用它来招待贵宾!我坐在长凳上一边品着美酒,一边吃着茴香豆,真是人间美味啊!这就是家乡的味道。
起身离开酒店,一拐弯,随手推开一扇斑驳的黑漆小门,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园林出现在眼前。“红酥手,黄藤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”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在这里流传至今!绍兴的每一堵墙、每一扇门,都有这样的人,这样的事:三味书屋里的“早”字,刻画着鲁迅刻苦求学的精神;青藤缠绕着的书屋,掩映出徐渭艰难而不羁的一生;大通学堂里的枪声,伴随着秋瑾不屈的呐喊……这厚厚的人文沉淀,更是家乡的味道。
家乡的味道,纯纯的,让人心驰神往;家乡的味道,淡淡的,令人回味无穷;家乡的味道,厚厚的,那迷人的气息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间。
又到一年端午节,故乡的气候也渐渐炎热了起来,不觉间都穿上了短袖,而路上偶遇的几位穿长袖的老人,其质朴、庄重的样子,却使我们显得格格不入。老人们望着街上卖得风火的粽子,眼中充满了凄凉与无奈,不禁长叹道:两千多年前的这个时候,却有一人只身化魂以示忠贞
那个人是屈原。对于已有六年寒窗的孩童们多数不识的人,却是让他们品尝上美味的人。然而,对于这位伟人,普通人所知道的,也不过是知道他因被放逐而投江自尽,成为后人所歌颂的爱国诗人罢了,其他的,又能知道多少呢?
他们想着:我们必需十分尊敬他的,是他让我们的粽子有来由,有销路,没有他,便是没有我们腰缠万贯的今天!
他们想着:我们必需十分感激他的,是他让我们有法定的节日,有休息时间,没有他,这天我们还是要忙碌的工作和读书的!
他们想着:我们必需十分崇敬他的,是他让我们的汨罗江为世人所知晓,闻名天下,没有他,这片土地又怎能吸收如此多的旅游资源!
他却想着:他是一个值得尊敬、歌颂的人,是他让我懂得,国家需要良才,人心需要安抚,思想需要发扬他被排斥,但他高兴,因为排斥他的那帮人,都是利欲熏心、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;他被放逐,但他不以己悲,他的心只为国家所动容;他要跳江自尽,但他并非绝望,他的魂魄只追随楚国的残骸。——他是屈原,是一个千古难寻的爱国诗人。
而他,确实如此。
他很喜欢花,但他不为花的枯萎而伤心,却哀众芳之芜秽,——他觉得,这些花儿,变质了,——为了追求美艳而不惜改变自身特有的清香,甘愿与凡夫俗子同流合污;为了追求功名富贵而不惜用尽手段向上爬,甘愿舍弃做人的尊严,用尽一切力量爬到顶上祸国,也还是不够的,还要殃民。他为它们感到悲哀。
他很坚强,但他毅然决然的纵身跳江,——他觉得,真正的楚国,早已失去躯壳,他也要,让自己的灵魂,随着楚国一同飘去。他用行动击败了他人用嘴皮子磨出来的爱国之情;他用信念,唤醒了每一个似他一般的人。但有的人却胆敢**他是不愿受敌国的皮肉之苦。而这些,我却不想去辩驳,——因为不值得,这样认为的人,他的内心已经堕入了深渊,也就不必去与之较量了。而我,也被屈原唤醒了。
于是,历史记住了这一天——端午。
在我的故乡,这一天,自然是有很多的习俗的,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做的——吃粽子。而粽子的来由,普通人又懂得多少呢?相传屈原投江后,渔民冒雨争相打捞他的尸体,却一直没有找到,于是一直担心江里的鱼虾过度饥饿而吃他的尸体,便纷纷用米饭拌一些佐料,用叶子包紧防止散开投入江中,希望喂饱了鱼虾,能让屈原的尸体安全的沉在江中。渐渐的,粽子便成为端午节的标志,然而现在,也变质了。
端午节一到,忙活的都是老人,而年轻一代都若无其事一般。老人们用五端草放在家里,用艾草、菖蒲插在门上,再用艾叶给孩子们洗澡,希望能祛邪避灾,这些事情做好了,孩子们便都吵着吃粽子了。粽子的含义,并不是吃就能领会到的,不亲手做,又能去哪领会呢?形式罢了。以前我们家的粽子都是曾祖母包的,包好后,家里的亲戚每个人都能分四五个,就大概要包四五百个,人多的权且不说,单单是自己的孩子们的血脉,至今最少也有二十几号人的,也便要包一两百个,曾祖母去世后,便由祖母挑起了这工作,而那些疏懒的人,又怎会自己动手?宁可花钱去外面买罢,也就促成了前面所说的粽子的销路了,费钱吧,而这意义也渐渐的淡去了。
每到端午时节,各处都有赛龙舟的,上千人围在水边,呐喊助威,鼓声震耳欲聋,于是便有鼓声三下红旗开,两龙跃出浮水来。棹影斜波飞万剑,鼓声辟波鸣千雷的赞叹。在故乡,端午竞渡前,先要请龙、祭神,在端午节前从水下起出,祭过在南海神庙的南海神后,安上龙头、龙尾,再准备竞渡,并且还要买一对纸制的小公鸡安置在龙船上,认为可以保佑船平安。虽然有些荒诞,但总归是人们心中的那份崇敬和美好的心愿,使人不敢冒犯,这些江湖术士想出的赚钱的点子,却有一些美好的意义让我们沿袭了下来,而赛龙舟,却也有一段故事:
传说屈原先生投江后,很多崇敬他的人纷纷指示手下驾驶小船去打捞他的尸身,也出钱让附近的渔民帮忙,与此同时,上天也被屈原感动得落泪,而捕鱼的人最避忌的便是雨天出船了,但被重金所诱惑,便驶了船去,你争我赶,从下游硬是奔上了上游,寻求无果,便不了了之。回到家后,得知是要打捞楚国大贤臣屈原大夫的尸身,又再出了船,此时更仔细,更紧张了,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快一点找到屈原大夫,但是雨越来越大,前路一片迷茫,只能凭感觉驶回家,至此为了永怀屈原先生,赛龙舟便诞生了。
而今的赛龙舟与那时相比,所不同的,除了人多之外,还有心情,——以前的心情是悲伤,紧张,伤痛而又不甘的,现在,紧张还是有的,为了那个第一,却失掉了其他,得到了快乐与自豪,这是我所不能领悟的。
我觉得,端午节我们所做的种种,无非是为了怀念屈原爱国的精神,而不是让自己快乐、放松,无论时隔多久,我心里却总是很舍不得的,那样一位有才华有豪情有骨气的爱国诗人,总归是不能这样就死去的,但或许这是他的宿命罢了,毕竟,能与屈原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多,屈指可数的,然而这份情义却渐渐的被世人的无知所洗刷、扼杀了,这无疑是一种悲哀,即使在六月,也使人感到寒冷。
文档为doc格式